这几日回家了,女朋友也随我一起在家住了2天。父母很是高兴!到了他们这个年龄,特别希望我们这些儿女能多回家看看。

今天下午,女朋友回济南了。再有两日,我也要坐火车回成都了,还有最后一个学期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可惜只能在家里呆这么几天……还真是非常不舍——我是一个极其恋家的人!特别是这些年,在外读书七年了,在家里的日子真是能数的过来。不过,我们的朋友们也多是如此……留下了不少“空巢”的“老人”……

还好,毕业日益临近,我真还是非常希望开始工作,一点点的积累、打拼,在学校呆久了,心里真是不踏实啊!

【摘录】李云雷:钱理群的“双重反思”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人的反思,如巴金的《随想录》、韦君宜《思痛录》以及不少知识分子关于“反右”、“文革”时期的各种回忆文章等,但大多只是从个人遭际的角度展示“伤痕”,而未能从整体上对这一时代作出更多深入的反思,没有涉及钱理群谈到的诸如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关于启蒙主义、理想主义以及思想与行动的关系等问题,因而不能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这一时代的真正得失,而只能是情绪性的或对新时期“政治正确”的一种反应。关于“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年,近年也出现了不少书籍与回忆文章,但大多只是怀旧与“自恋”,而缺少真正的研究与反思,尤其缺少对现实中社会与精神问题的重新发现,从而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两个“三十年”。

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中国近代思想史之所以卷入激进化的頽波而一泄无底,关键之一也许正是因为敢犯众怒的人太少。P41

我记得爱因斯坦曾向一群孩子说过:“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好东西,是经过许多时代所积起来的。这些辛苦得来的东西现在都放在你们的手中了。你们要好好接受这份遗产,珍惜它,并且对它有所增加。有一天你们可以再把它交给你们的孩子。”P40

陈寅恪说“真了解”是“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孔子:“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P40

我们我对于文化传统只是一味地“批判”,而极少“同情的了解”。P39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激进化的历程,主要是起于社会无法提供一个值得多数人认可的线状。P35

革命破坏了近代一切旧有的和新兴的制度组织,却带来了一个最不理性的混乱。P35

——余英时作品系列 《近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1月第一版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和保守”(香港中文大学廿五周年纪念讲座第四讲(1988年9月))



[ad#co-1]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