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稻田下,暗流汹涌

稻田里无声的海啸

The silent tsunami-From:The Economist

粮价飞涨,饥饿冲突各地频发,解决之道迫在眉睫。

人们印象中,饥荒中的人们总是眼神无助,腹部浮肿,由于战争和动乱导致粮食欠收,进而引发饥荒,这种危机往往是爆发式的,而且地域性强,总是发生在已经贫穷不堪的地方。

但现今的局势已不仅如此,联合国国际粮食小组的Josette Sheeran称此为:无声的海啸。全球广泛的粮价走高,已开始造成部分地区的动乱,给各地政府敲响了警钟。孟加拉正处于骚乱之中,连中国都开始为粮食担忧,这是30年来首次在多个地区同时爆发粮食危机。印度的经济学家Amartya Sen还曾经断言:“ 在民主社会绝不会发生饥荒。”现在看来,2008年的这次粮食危机使之不攻自破。

当大量人群都处于饥饿状态就可定义为饥荒。当今危机中的人们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营养不足的艰难的时刻。贫穷国家的中产阶级为了能保证一日三餐而舍弃医保。日 均消费水平为2$的人们不得不让孩子辍学,才能吃得起饭,而且还没有蔬菜。日均消费1$的,就是不吃肉,不吃菜,仍然只能维持每日1顿饭。 更别说那些每天只花得起50美分的人们——等待他们的只有灾难。

粗略算一下,大概有10亿人正处于日均消费1$的窘境。 保守估计,如果粮价上涨20%(一些地方涨得更高),还将有1亿的人们跌到这个生活水平——极度贫穷。有些国家一直在努力发展以减少贫困人口数目,而这次的粮食上涨,会使他们数年的努力毁于一旦。由于粮食市场正处于骚乱中,国内冲突愈演愈烈;加之贸易和开 放程度本身遭到破坏,2008年,全球将面临粮食危机的严峻挑战。

先凑7亿美元

面对粮食问题,发达国家需以解决信用危机的态度严阵以待。 世行和联合国的首脑们已经呼吁定制粮食新政。诚然,他们的呼吁是正确的。 但是要找到这个治病的良方却并非易事。一方面,要一劳永逸的解决粮食问题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现在急需的解决之道可能无异于饮鸠止渴。

首先,粮价飙升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 粮食出口商可能获利,一些国家拥有能够自给自足的农民,或贩卖粮食商贩的也能谋利。但是另一些国家,如靠进口粮食过活的西非国家,还有孟加拉国,拥有大量 的非耕作劳动力,都面临着国内混乱和冲突的危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对这些全球安全网的漏洞进行修补。 也就是说要尽快发挥世界粮食小组的作用。WFP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资助团体,防止饥饿演变为饥荒的重要力量。但上涨的粮价同样严重降低了它的购买力,就像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日均消费1$的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如果要坚持发放与去年相同量的粮食,WFP需要而且是必须——再追加7亿美元的投入。

但这次,许多地方的粮食问题并不同于传统的饥荒。WFP可以拓宽思路,寻求其它解决方法。 一般而言,WFP是先买入粮食,再在缺粮地区进行发放。此法的确能解燃眉之急。但同时也干预了当地市场的自由度。 鉴于现在的大多数地方并没有严重危机,只是要求降低国内粮价,同时减少降价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因此最好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和工作换食物体系发现金,而不是食物。尽管WFP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主要还是由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西方的信贷机构承担这数百亿的美元的花费。

上述方法也许可以缓解这次危机。 但2008年的粮食危机暴露了粮食供应链上的种种缺陷。任何新政的推行,都必须着眼于如何长久的根治农民的贫穷问题。

停止干预

一般而言,政府需保持粮食市场的自由度,不进一步加以干涉。 但从补贴磨坊主生产更便宜的面包,到贿赂农民离开土地都可以看到,粮食问题正常常遭遇到政府的干涉。这个配额,那个补贴,还有监控等等,这些原本都可以通过小小的调整就能解决,但最终不断累积叠加,并传递到了这条食物链最无法控制的一端:国际市场。

数年来,这些“干预”压制了全球粮价,农民因贫穷而丧失积极性。现在,问题终于爆发了。 由于政府的再一次干预行为——发达国家补贴使用生物燃油—最终导致了粮价飙升。 政府还继续引进出口份额,交易约束,最终促使粮价进一步走高。 过去,不赞同开放农业市场是怕农民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会抬高粮价。 现在粮价已经高得离谱, 这种争议掉过头来说:开发市场会导致粮价下跌,损害到农民们的利益。

政府是不该插手农业市场,但现在是个例外。政府可以提供基本技术:资助建造造价昂贵灌溉设施,个体农民往往无法负担,或为他们付学费,去学习提高产量的技 术。 但有谨慎而为。政府行为有时非但不能提供帮助,还会阻碍发展,如在欧洲,政府执意否定基因改良技术,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科技对解决全球的吃饭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增加耕地是不现实,只能靠科技提高产量。

农业正岌岌可危。 粮价普遍低廉的好日子已一去不返。 如果政策适当,并且运气够好的话,全球可能引来新的平衡。 转型的过程总需要历经阵痛,并耗费巨大。 但是改变已迫在眉睫。 政府应当寻找缓解转型阵痛的方法,而不是迫使这个过程停止。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评论

发表评论

了解 尚磊的博客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