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踢球了,和一些不熟悉的人。

其实很长时间没有去踢球了,因为在学校里没有一起踢球的朋友。

和不熟的人踢球,我就像在梦游。本来是想活动一下身体,身体确实活动了,但我却一点都没有享受到以前踢球的那种快乐。

我告诉自己,下次再也不来踢了。和一些陌生人踢球,一点意思都没有。反而更让我心中生出几分凄凉——孤单的感觉。

最难忘的是高中时踢球的感觉。那时踢球能让我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和一帮死党同喜同悲。甚至当时因为自己的一些失误让球队丢球,都流过泪水。

俱往矣……

足球-激情与活力

好久没有看中国足球队的比赛了,今天有个高中同学让我给他报道比赛的动态,用手机短信通知他。

我于是就看了比赛的转播,很多熟悉的面孔,也有一些新鲜的面孔,当然主教练是第一次看到了。

比赛我就不做什么评论了!

在看比赛的时候,我戴着耳机听,宿舍的几个兄弟也在宿舍,他们不看足球的,在忙别的。

我看球总不免要喊一下,其实很最喜欢看球时这种“喊几声”的感觉了!旁若无人!

一个兄弟说:尚同学,你这一惊一乍的怪吓人的!(我这哥们隔几天就看一下赵本山和宋丹丹的《火炬手》)

另一个同学说:唉,喊一下也挺好的,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份激情了!

这话很触动我,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很久都不知“激情”和“活力”是什么东西了!

生活不能忘记“激情”和“活力”,我们还是年轻人啊!不要早早便“老矣”~

生活中不能缺少那些美妙的旋律

最近又买了一个MP3,又可以让音乐随我左右了!突然有一种很强的感触,听音乐的方式这些年变化好大啊!就想回顾下听流行音乐的历史。

最早开始有意识的弄歌来听是在初中吧,应该是在97或98年吧,从我的表妹哪里搞来几张流行音乐的磁带,带到了我的家里。以前我爸爸也比较喜欢听听戏,听听歌,所以家里有那种大片的塑料唱片的留声机、两个枕头那么大的收音机,还有比较新的南通产的多功能录音机。我就把一些早就不用的卡带转录了新借来的磁带。那些磁带到现在还保存在我家里,有一些歌至今难忘:任贤齐——心太软,张镐哲——好男人,刘德华——我恨我痴心、流浪、可不可以,郑智化——水手、星星点灯……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从朋友哪里借了不少磁带,不少喜欢的歌我都翻录了,不久我就开始自己买磁带了!买的第一个磁带好像是《张信哲——回来》那个专辑吧。在学校外有买磁带的,一盘磁带一般就是三块到七块不等吧。有了第一张就有了第二张、第三张。比如《灌篮高手》的音乐带,还有成龙的专辑,零点乐队的、孙楠的、98年足球世界杯的音乐合辑、李玟的专辑,还有一些当年流行音乐的合辑……大部分磁带我现在都保存着,不过其中的大部分都因为听得太多,已经没法听了,歌词大多都历经沧桑,变得发黄了!那是一个对音乐的疯狂开始,各种类型的音乐我都那么有兴趣去听,有流行的,也有一些古典音乐、有大陆的,也有港台日韩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疯狂的H.O.T,贝多芬、舒伯特的交响乐,抑或是高山流水、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统统搞来听听。

三年后升入高中,环境的变化让音乐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家里的大录音机不可能带到学校的。于是省吃俭用花38块钱买了一个随身听。从此可以在被窝里让音乐陪我入眠了。

住校的新生活让我了解到了更多流行音乐的咨询,各种音乐磁带、杂志、随身听在宿舍间传播,住校的生活也让我有了更多可支配的人民币,磁带自然是没有少买了!

这时听得更多的是港台流行音乐,买得大多是那种盗版比较好一些的“专辑”。Beyond、孙燕姿、谢霆锋、Westlife、周杰伦、梁静茹、梁咏琪、水木年华……他们的专辑成为我疯狂购买的对象。有些我喜欢的歌手他们已经发行的专辑只要市面上可以看到,我一般不会放过,刚刚发行的专辑我也会很留意,常常逛逛音像店。想想那股疯狂的感觉又胜过初中时代。

渐渐,到高中后半期基本开始不买盗版,改买正版,一盘正版磁带8到12元不等。因为听得比较多,不仅我的随身听已经听坏一个了,很多磁带应为听得次数太多,已经严重变音了。所以就倾向买正版的磁带,希望可以长久的保存。

想想那时的疯狂不是没有道理的,高中的学习是很有压力的,音乐可以帮我放松。高中也是自己的感情慢慢萌发的时期,音乐也是我发泄内心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音乐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最理解我,最体贴我,也最爱护我。

在高中,同学中比较富有的买了CD,我还第一次看到了小巧的MP3。但那时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不久于音乐和我一起进入了大学时代,随身听升级了一下,换了一个Sony的Walkman,鸟枪换炮了,专辑一个个都是出身名门,血统纯贵。许巍、陶喆、孙燕姿、梁静茹、周杰伦……每次买磁带都是一次很有感觉的过程,把封皮慢慢打开,仔细欣赏把玩一会再放入Walkman,躺在床上和音乐一起进入梦乡……

两年后,我的音乐也和中国经济一起发展,进入了MP3时代。那是一个寒冷的年底,我期待着奖学金的发放,五百块的奖学金在不久后变成了一个340块钱的256兆的MP3。MP3很大的改变了听歌的一些方式。以前都是一个专辑从头到尾反复的听。现在是找一些音乐,塞满MP3,然后随机播放。从此就省下了买磁带的好大一部分开销。开始更多的转换成在网上淘歌,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听到一首很喜欢的歌,就在手机上记上歌的名字或其中的歌词,等再上网的时候就再搜索下载。每次等淘到喜欢的歌曲都会兴奋好长一段时间。百度MP3、迅雷、酷狗、VeryCD,Last.fm留下了我搜索音乐的足迹。

拥有音乐数量多了有时对每一首歌的那种感觉也不如卡带时期那样深刻了。好多歌第一感觉不好可能就删除了再也不会听。但以前在听磁带的时候,都是以一个专辑为单位来听歌的,由于也不可能有非常多的磁带,所以很多歌都是听得特别多,很多歌都是在听多了之后才发现它的韵味的。

一切都在变……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