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百度百科

血液中的“编辑”基因

我曾经的工作照
我曾经的工作照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编辑”,和图书打交道,策划,组织稿件,初审、修改、再修改、调整稿、校对、发排……干了两年半。

实际上,我此前还是个人网站的站长,一直对个人网站的制作和维护很感兴趣,也是很早就加入博客这个阵营,八九年的时间里,花费了不少心思、时间和金钱。

在高中时代做过学校文学期刊《芳草》的编辑,在大学时代也是学校求索文学社的网络部的部长,负责文学社的网站的制作和维护。

一看这份履历,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就是这样炼成的。所以,编辑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和曾经的职业。

这些经历,无形之中在我的血液中形成了“编辑”的基因。

  • 看到排版不美观的内容,就有一种强烈地欲望希望将其版面整理好。
  • 热衷写博客,喜欢搞一些专题和系列。
  • 面对一些纸质材料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用编辑校对符号来修改。
  • 热衷于思考各种选题-现在只能在个人博客和个人wiki上实现了。
  • 喜欢折腾百科类的网站,建有自己个人的mediawiki站点,也参与了一些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词条的编辑。

这是一个“知识盈余”的时代,我愿意并乐于为这个可爱而伟大的互联网贡献更多还不是那么差的内容。

开始疯狂的折腾Wiki

博客最近更新的少,因为在折腾多种wiki服务和产品。有在线的wiki,也有桌面版的wiki笔记。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

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上都编辑过wiki,感觉还是维基百科对词条质量的审核和再编辑比较严格,因此维基百科的总体质量也是值得信赖的。百度百科是一个很容易使用的百科产品,但词条的质量不是很敢恭维。互动百科使用的比较少,不过据说是最大的中文wiki站点。 继续阅读开始疯狂的折腾Wiki

百度真是今非昔比了

竞争真是催生发展的强大力量!百度近一年来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比较一下一年之前的百度,我们会发现百度的变化有多大!

当时的百度,专心的作着中文搜索。资讯、网页、图片和MP3搜索是百度的全部。一年后的今天,百度初步构建起了她新的版图——社会化搜索的基本框架——这也正式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

打开百度,这一年来百度也是紧跟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改革先锋的脚步,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国学、政府、法律搜索和百科空间,并将这许多新的服务整合在了一起。建立起了个人中心,方便用户在各个服务之间相互切换。

百度坚持住了自己中文搜索先锋的技术优势,坚持住了自己简约、高速和稳定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在寻求新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改革创新,寻求扩张的Google也许把目光放的太远,对眼前的东西照顾的就少了。对于中国市场的开发还是远远跟不上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没有稳定的用户体验,这是它这个国际巨人总是不能在中国降伏、打败百度的原因吧。

  • 第一,要比中文搜索,Google还是比不上百度。google经常不能登录就是个不小的问题。
  • 第二,比较一下百度贴吧和Google Group,差距就更明显。百度贴吧的人气是Google Group所无法比拟的。Google Group太冷清了!
  • 第三,比较一下百度知道和Google answer。Google Answer估计很多中国人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他的问答是要收取费用的。
  • 第四,比较一下百度空间和Google的Blogger。Blogger退出早,技术好,但在中国很长时间是被封的,不能正常访问,被解封时间还不长。百度空间推出时间也不长,但发展还是很快。了解中国市场也是百度空间胜过Blogger的重要原因。不过百度空间确实应该多想Blogger学习一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