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编集
朱熹把在写《祭仪》过程中收集到的《通典》、《会要》以及唐宋诸家的祭礼编为《古今家祭礼》一书,在淳熙元年序定印行,书中一共收编了十六家。后来他又从尤袤那里得到三家,在淳熙八年重新补订,由郑伯熊刊行。
在《跋古今家祭礼》中他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因此,他对礼主张“因时述作,随事讨论”,明确宣布了他同拘拘俗儒《礼》学大异其趣的基本礼学思想。
记录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发现
朱熹-编集
朱熹把在写《祭仪》过程中收集到的《通典》、《会要》以及唐宋诸家的祭礼编为《古今家祭礼》一书,在淳熙元年序定印行,书中一共收编了十六家。后来他又从尤袤那里得到三家,在淳熙八年重新补订,由郑伯熊刊行。
在《跋古今家祭礼》中他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因此,他对礼主张“因时述作,随事讨论”,明确宣布了他同拘拘俗儒《礼》学大异其趣的基本礼学思想。
《论语》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很清楚的。以前在本科时自己读书不刻苦,乱读一气,很多本该好好研读的基本书都没有好好的看。这个功夫最终还是落到在研究生阶段给补上。我的教训后来者要引以为戒啊!
本着一种想好好研读《论语》的态度,我还是准备并且已经下了不少功夫在《论语》上。我选择了三本书作为研读《论语》的工具:
以上就是我研读论语的三驾马车。这三本书年代有远到近,语言和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可谓是元明清时期读书人必读之经典,历史上影响深远。注解本身都很有欣赏的价值。钱穆的《论语新解》融各家注解的精华加上自己的观点,语言相对比较易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就特别浅显易懂,而且从论语出发兼讲中国之传统文化,内容比较丰富。
这三本书的内容有相互补充性,我想在读论语的时候将这三本书对比着读,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