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鉴•提要》

初,治平中司马光奉诏修《通鉴》,祖禹为编修官,分掌唐史,以其所自得者着成此书。上自高祖,下迄昭宣,撮取大纲,系以论断,为卷十二。元祐初表上于朝,结衔称著作佐郎,盖进书时所居官也。后祖谦为作注,乃分为二十四卷。

蔡绦《铁围山丛谈》曰:祖禹子温游大相国寺,诸贵珰见之,皆指目曰:“此《唐鉴》之子。”盖不知祖禹为谁,独习闻有《唐鉴》也,则是书为当世所重,可知矣。

张端义《贵耳集》亦记高宗与讲官言:“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

惟朱子《语录》谓其议论弱,又有不相应处。然《通鉴》以武后纪年,祖禹独川沈旣济之说,取武后临朝二十一年系之中宗,白谓比春秋“公在乾侯”之义,且曰“虽得罪君子,亦所不辞。”后朱子作《通鉴纲目》,书帝在房州,实仍其例。

王懋竑《白田杂著》亦曰:“范淳父《唐鉴》言有治人无治法,朱子尝鄙其论,以为苟简,而晩年作《社仓记则》亟称之,以为不易之论,而自述前言之误,盖其经历旣多,故前后所言有不同者。”读者宜详考焉,未可执一说以为定也,然则《朱子语录》之所载未可据以断此书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鉴•提要》)

暑假带回家的书

這次回家也带了幾本書,作為假期的讀物,大略開列如下: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這本書適合每天讀一段,積土成山,集腋成裘。我是學歷史文獻專業的,這是我們的基本功。清末张之洞撰《輶轩语》,谈到怎样做学问,曾说:“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

《春秋學史》

假期要寫一篇關于《春秋》的論文上交,這本書是一本基本的材料吧!感覺這本書行文流暢,材料豐富,對前人春秋學研究做了比較好的概述!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這是我第一次讀余英時先生的書,早聞大名,今方拜讀。這本書收錄了余先生的十篇闡釋中國思想傳統的論文,篇篇發人深省。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著余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份深摯的感情。東方與西方、傳統和現代是討論的焦點,回顧往昔,思考中國文化未來的發展。書中先生一次次提出問題,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日后將好好的寫幾篇讀后感!

此外還有復印的《全宋文》和《宋史》上的一些材料……

“三教之最失其傳者,無如道家”

昨天讀書看到這段,感覺不錯,就一字一字敲到電腦上和大家分享:

由道家衍為道教,變化多矣。末流之幣,乃至不可勝言。明人謝肇淛(zhe)《五雜俎》卷八,嘗論之曰:“三教之最失其傳者,無如道家。當時老氏之教,清靜無為而已。施之于治,則絕圣去智,掊斗折衡,使結繩之治,可復原以用世,而非以長生也。至于赤松子、魏伯陽,則主煉養;盧生、李少君,則主服食;下至張道陵、寇謙之,則主符箓篆呪;逾趨而逾下。至近世黃冠,如林靈素者流,則但蘸祭上章、祈福禳罪而已。蓋不惟與清凈之旨大相悖戾,即煉養服食之旨,駐年羽化之術,亦概乎未之有聞也。”

晚清薛福成《出使日記》續刻卷九亦云:“《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鼻祖,其大旨在于清凈無為,堅韌自持,沖虛不息,而有濟以堅忍,以柔制剛,以退為進,其於儒理,尚為不甚相遠。其后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為神仙家言者,又為服食導引之術,分為內丹外丹,而其教始一變。內丹者,以一身之修煉陰陽,發揮丹道。其講道也,專事神仙修養,以金丹換凡骨。始創之者,為魏伯陽諸子,所著如《參同契》、《悟真篇》、《虎龍經》等皆是,道教推為正宗。大抵以純陰純陽,奪天地之一氣,以為丹飾,歸丹氣還之中,以馭一身,則一身之氣,翕然歸之,若眾星之拱北斗,蓋亦方技家言也。”兩家所言道家變化流弊,頗為名切。考《漢書·郊祀志》,有方士祀身儀;《魏書·釋老志》,有道教祀神儀;二者對校,大同小異。然則后世所謂道教,蓋原本方士巫師之術,雑之以陰陽家之五行災異、墨家之清廟明鬼、釋家之宗教儀式、而又上攀《道德經》五千言以相標榜而欺世惑民者。學者於此,必有辨矣。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第126到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