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書看到這段,感覺不錯,就一字一字敲到電腦上和大家分享:

由道家衍為道教,變化多矣。末流之幣,乃至不可勝言。明人謝肇淛(zhe)《五雜俎》卷八,嘗論之曰:“三教之最失其傳者,無如道家。當時老氏之教,清靜無為而已。施之于治,則絕圣去智,掊斗折衡,使結繩之治,可復原以用世,而非以長生也。至于赤松子、魏伯陽,則主煉養;盧生、李少君,則主服食;下至張道陵、寇謙之,則主符箓篆呪;逾趨而逾下。至近世黃冠,如林靈素者流,則但蘸祭上章、祈福禳罪而已。蓋不惟與清凈之旨大相悖戾,即煉養服食之旨,駐年羽化之術,亦概乎未之有聞也。”

晚清薛福成《出使日記》續刻卷九亦云:“《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鼻祖,其大旨在于清凈無為,堅韌自持,沖虛不息,而有濟以堅忍,以柔制剛,以退為進,其於儒理,尚為不甚相遠。其后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為神仙家言者,又為服食導引之術,分為內丹外丹,而其教始一變。內丹者,以一身之修煉陰陽,發揮丹道。其講道也,專事神仙修養,以金丹換凡骨。始創之者,為魏伯陽諸子,所著如《參同契》、《悟真篇》、《虎龍經》等皆是,道教推為正宗。大抵以純陰純陽,奪天地之一氣,以為丹飾,歸丹氣還之中,以馭一身,則一身之氣,翕然歸之,若眾星之拱北斗,蓋亦方技家言也。”兩家所言道家變化流弊,頗為名切。考《漢書·郊祀志》,有方士祀身儀;《魏書·釋老志》,有道教祀神儀;二者對校,大同小異。然則后世所謂道教,蓋原本方士巫師之術,雑之以陰陽家之五行災異、墨家之清廟明鬼、釋家之宗教儀式、而又上攀《道德經》五千言以相標榜而欺世惑民者。學者於此,必有辨矣。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第126到第127頁

 

18世纪共济会入会仪式

共济会,1717年6月24日(”圣约翰日”)成立于英国伦敦的一个组织.名字Free-Mason字面之意为”自由石工”,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前身是中世纪的石匠行会,近代共济会摆脱了石匠行会的”实践性的石匠”性质,成为”思想性的石匠”、亦即投身社会改革的政治团体。共济会并非宗教,在成立的初期属于一种秘密结社,允许持有各种宗教信仰的没有残疾的成年男子加入,但志愿者必须是有神论者(可以是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

近代共济会对于神的解释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造物主的阐述,他们认为神是一位理性的工匠(理性的人格化),而宇宙是神-”宇宙的伟大建筑者”创作的手工品,宇宙的秩序(作品的外形)来自神赋予的理性,这个外在的宇宙称为大宇宙(Macrocosm);而每一个人类都是宇宙的影子也就是神的复制品”小宇宙”(Microcosm),然而由于材料的先天性的缺陷,这个复制品总是不完美的。然而如果人能够以理性为准绳,以道德为工具,不断地修正自身精神上的缺陷,那么最终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也就是完成了”内在神殿”的建造,成为完美的”石工导师”并且进入神的领域。共济会会员(”石匠”)建设”所罗门神殿”的过程象征着人追求理性和自身完善的过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奉行理神论的理想,共济会发起了启蒙运动并且在不到5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到西欧、中欧和北美,建立起可以和天主教会匹敌的巨大体系。

孟德斯鸠、歌德、海顿、萨德侯爵、莫扎特、菲特烈大帝、华盛顿、富兰克林、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无数共济会会员的名字如同星光一般闪耀在西方近代史的夜幕之中。共济会给英国带来的一大负面影响则是使其丧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几乎全部都是共济会会员,签署《独立宣言的》56人中有53名共济会会员。今天的共济会大约有600万名会员,其中英国约100万、美国约400万、法国约7万。阴谋论者认为共济会与新世界秩序有关,特别是那些自称“光明会”会员的人。有些人甚至指称共济会是个玄秘组织。

由于共济会行事神秘低调,可能因此引发诸多流言,然而事实上共济会会员在社会上受人敬重,而且耗费许多时间与金钱参加慈善活动。共济会除了有趣的握手方式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内幕。共济会遍布全球,会员来自社会各行业各阶层。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