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毕业生离校前夕,学校里“离别”、“留恋”的气氛很浓啊!

时常看到三五成群的毕业生穿着学位服拍照留念,创意多多,不忍心错过任何一处能在未来勾起他们无尽回忆的场景。

而我更关心的是毕业生处理物品的“二手”市场。这个“二手”市场也已经持续了一两个星期了,每次从哪里经过,我总是会好好看看,看看能不能淘到什么不错的东西。

这个市场确实是很繁荣的。卖的产品也是非常的丰富,书刊杂志、日常用品、衣服、小饰品、电子产品……反正毕业生带不走扔了又可惜的,统统都拿到这里来碰碰运气,便宜处理给其他的同学。

其实这里的顾客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还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员工。鉴于市场的庞大,一些学校外的小商贩也掺入其中,因为这个二手市场是学校默许的,不会有人来收地铺费。

这些天我还真买了不少旧书和就杂志,确实感觉很便宜,大大的拉动了我的消费啊!想占点小便宜的心理就在这个时候作祟了!

我不禁也想,几年之后等毕业的时候,我也会有一大堆书报杂志要处理,但那时候我可能真不舍得把心爱的书刊卖掉……

看来注定我那时回家的包裹又将是沉沉的!本科毕业时,因为家离学校也就75公里,所以我的书一本都没卖,爸爸雇了一辆面包车,我把所有的书一股脑全弄回家了,哈哈,想想也真够疯狂的!

下次再毕业,不妨再疯狂一下……
[ad#co-1]

30.635198104.088871

陈同文在校内网上点我的名了,要求我回到以下问题,答案如下:

1)点你的人是:
陈同文

2)你们的关系是:
四年的大学舍友,一起在一个屋里住四年的时间,那是什么概念啊!

3)你觉得周围的人认为你是个怎样的人:
老实孩子,脾气比较好,做事比较认真负责,还有不少缺点我就不说了!

4)自己喜欢的个性是:
有责任感,有情有义。

5)相反的,讨厌的个性是:
冷漠

6)自己想成为的理想类型是:
热情、幽默、睿智

7)给关心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大喊一句吧:
谢谢你们的关心和肯定,带着感恩的心,我会过得更幸福,更有意义。

8)如果在事业和爱情上只能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个?:
事业是很重要的,没有事业的根基,爱情就要变味了!没有事业根基的爱情,那是不负责任的爱情!

9)你最讨厌的异性风格是哪种?:
狭隘,没胸怀,不知尊重和理解!

10)当下要做的事情?:
静下心来,掌握好自己,搞好自己的学业,为开始的事业打好基础!

我就不点其他朋友的名了,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很头疼,又很说不明白的问题。陈同文在自己的日志上搞了这个点名活动,还“点评”了很多好朋友,读着陈同文的日志让我感觉还是暖暖的。

陈同文把我列在了第一个名字,自然我要好好的来回答一番这些点名的题目。也算起个带头作用吧!

经历了一次感情的挫折,陈同文这半年变化不小,在校内网上时常发表自己的日志,我当然是他的一个“热心读者”,也许现在的生活给了他更多反思的时间,他写了自己很多的反思,尤其是对感情,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很少听他谈论自己的感情。现在却表现的“感情细腻,富含思考”!这再次让我见识了爱情的力量!

面对感情的挫折,我们的同文没有抱怨,没有愤恨,没有责备,她选择了理解,他选择了自身的反思,他选择了新的开始。我想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吗?

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都要面对一个抉择,面临众多的选择,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好多从未面临的困难迎面而来,没有给我们很多思考的时间,没有给我们“实习”的机会。我们可能都不会给自己的表现打高分,但我们都在努力,都在争取“做好”!无论结果怎样,我们只要没有趴下,我们就是好样的,先站稳了,我们才可以去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是吗?

 

就剩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我就要从潍坊学院毕业了。此时既对大学生活有一些不舍,又渴望快些融入到社会中去开始新的生活。

想想刚来潍坊的时候,感觉这个城市真是不怎样。就是比我们平度大一些而已。以后毕业我一定要回平度,比在潍坊好多了。但现在在潍坊也生活了四年,我开始习惯了潍坊的口味,开始习惯了潍坊的节奏,回到平度的时候却感到有些不习惯了。

现在我希望毕业后能在潍坊找一份工作,以后就在潍坊扎根了!因为现在我已经很喜欢这座城市了!因为四年的生活已经让我和潍坊、和潍坊学院产生了永远也割不断的联系。

潍坊地图
潍坊城市夜景

 

潍坊风筝

这次世界杯,几个足球后进国家都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证明他们在上届世界杯的表现并非昙花一现。美国、日本、韩国等队虽然命运不同,但都能在欧洲土地上,从欧洲一流强队手里拿分,迈出历史的第一步。特别是美国对意大利那场疯狂的血战,回肠荡气,必定作为奇异的经典而载入世界杯的史册。

相比之下,上次世界杯出丑的中国队,这次只能是看客。再看看这些崛起的足坛劲旅,韩国队过去虽屡胜中国队,但大家当时基本还在一个水平线上。日本和美国的足球市场远不如中国,职业足球也大致和中国同时起步。日本的J-League是1992年成立,次年开张。美国大联盟则是1996年开赛。如今呢?美国俨然快成了世界强队。日韩也大有脱亚入欧之势,中国已经无法望其项背。大洋洲并入亚洲赛区,澳大利亚已经显露亚洲的王者气概。1982年,中国足球还能打到亚洲老二的地位,仅被大洋洲的新西兰挡在世界杯之外。如今,连亚洲四强也是个遥远的梦,离世界杯越来越远。这光景,颇像晚清时代的改革:当时论国力,中国在亚洲是最有潜力的。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在19世纪中期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国。北洋水师买的军舰开到日本港口,把日本人震得目瞪口呆,纷纷称这是上国的手笔,为日本所不能。但是没过多少年,这些号称亚洲第一的战舰被日本海军如数击沉。随后日本现代化迅速起步,中国只能频频受辱于人。

为什么说我们的足球改革如同晚清光景?因为我们的改革还是官督商办,好大喜功。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中国足球:炫耀的腐败》。随后“炫耀的腐败”一词便成为描述中国足球的固定词汇。后来我把对中国足球的种种批判结集出版,题为《炫耀的足球》,希望给有关决策者以参考。但至今如同对牛弹琴。这次世界杯上,后进国家的表现,更加证明了我的职业足球理念的正确。不按这样的理念改革,中国足球将永无出路。

为什么把中国的足球定义为“炫耀”?话要分几头说起。首先,这几年中国经济起飞,国力大增。可惜,虽然以绝对的国民生产总值算,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但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国还排在百名之外(2005年排名第110位),是个地道的穷国。这样,雄厚的国力落实不到具体人的生活上。于是心理需要宣泄,需要扬眉吐气一下。中国的体育,也就被用来满足这样的社会心理。足球作为第一运动,自然首当其冲。踢球其实是一种炫耀:要让大家尝到些当大国的滋味。这就是中国足球的不能承受之重。

有这样的社会心理基础,向足球投资就成了打民意牌,搞政绩工程和公共关系的必需。几年前有个市长公开说:本市足球的成绩比工人下岗不下岗更重要!一些大企业,刚刚有了一些利润,由于产权不明,责任不清,当权的企业领导索性在足球上烧钱,自己出出风头,根本不讲究投资的回报。所以,在足球上的投资,实际上是企业领导“炫耀性的消费”,甚至是“炫耀性的腐败”。大量热钱流入的结果,就是球员的工资不断膨胀,水平却没有提高。

职业足球,就是把足球推向市场。任何产品在市场上竞争,都必须遵守一个基本的原则:尽可能压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我们的职业足球,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买卖未开张,先提高成本,足球运动员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没有几千万元俱乐部就别想开张。这样一来,只有几家烧得起钱的大企业才弄得起足球俱乐部,把小资本全部挤掉。而大企业的投资,只对“炫耀”的虚荣心负责,不对市场负责,无法长久支持职业足球的运作。

我在《炫耀的足球》一书中分析并预言:中国足球在不久前出现的“市场泡沫”,主要是搭了经济起飞的便车,同时加上企业经营不规范,无法约束在足球上不负责的烧钱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规范化,随着经济发展的周期起伏,这样的泡沫是无法维持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腐败的大资本赶出足坛,把球员的年薪拉到理性的水平,保证足球靠门票本身可以赚钱。试想,如果一个足球运动员年薪仅三万元的话,一个中等企业家也能出资建立俱乐部。投资的门槛低了,更多的民间资本就会进来。

这样,以中国13亿的人口规模和足球市场,全国建上千个俱乐部也不会成问题。有上千个俱乐部,就有几万名运动员,选拔人才的基盘才大,中国的足球才有希望。

不要怕钱少了没有人踢球。现在大学生毕业起薪两千元就可以。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足球运动员,一年挣三万元并不少。对他们来讲,重要的是机会。那些愿意从这么低的位置奋斗去欧洲踢球的人,是最敬业,最肯吃苦的。而现在这种”炫耀的足球”,只能培养一代公子哥儿。看看美国,国家队排名达到过世界第五,世界杯打入过八强。但就是在今天,大联盟中最穷的职业运动员一年才挣11700美元,而纽约公交系统的职工,平均年薪为6万美元。也正是因为这种低成本,大联盟才躲过关门的厄运(因为成本低,赔得有限),如今有了赢利的兆头,开始吸引大量投资。足球弱国不是欧洲列强,买卖开张要从小小夫妻店开始,兢兢业业,日积月累,最后才可能发展成超级购物中心。好大喜功的大手笔,可以过一时之瘾,却破
坏了基本的市场秩序。这个毛病不改,中国足球就会像北洋海军的军舰一样,悲惨地沉入海底。

作者:薛涌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6/20/content_4721534.htm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