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年度个人总结
2013年已经过去了,总结过去,反思展望,此时此刻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工作

先说工作吧,1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工作上,我经受了各种挑战,这些挑战让我成长,感觉过去的13年因为直面了这些挑战,让我个人有了不小的提升,很多事情不去做可能永远都会感觉那是不可能的,真正去做了,压力真的激发了我的潜能,14年,我准备更加果敢的去迎接挑战,因为现在的工作就是这样的,直面改变,做出调整,即使遭遇到挫折,也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下去,相信自己,总会胜利。
13年的太多事情都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要自信,要勇敢,与其担忧踟蹰,不如努力付出,绝大多数事情都是车道山前必有路,主动的去思考解决之道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个人修养和心理素质这个东西,真的需要有意识的去锻炼,只想不做,自己就会一次次感觉到无法掌控自己的无奈和懊恼。

买房

13年的一件大事就是买房子了,主要是圆了媳妇的梦想,期待着住进属于自己的大house。亲朋好友给了很大的支持,我很感动,当然,要加倍努力挣钱了,还贷的压力还是不小啊!虽然面积不大,位置也不算太好,但毕竟是自己的小窝,就会有家的感觉——那种归属感,住房是刚需,真的没错啊。

女儿

12年12月,闺女降生,13年这一年,我作为爸爸陪伴她的时间并不多,很无奈,14年,这种状况会极大好转,我应该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能长期缺席女儿的成长了。

老婆

老婆13年承担了很多压力,14年也会做出一些调整,我也会多陪伴她,多帮助她,给她最有利的支持。

父母

对于父母,我总是感觉心存愧疚,我现在能做的事情太少,但不能就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多电话联系,有时间尽量多回家看看,把工作做好,把收入增加,让他们少为我担忧!
岳母13年了承担了照看孩子的主要任务,为闺女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真是给力啊!女婿也是半个儿子,我都记在心上了,14年也要多化作实际的行动。

生活

13年养成和深化了各种不好的生活习惯,我自我感觉到了这样不好,但一时还没有下决心改掉。14年呢?男人善待自己同样重要。]]>

老来难啊!

作为孙子、儿子,我能一定程度上了解和体会到奶奶、爸爸妈妈的困难之处。我们给了我最多的爱,那份亲情,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但细细一想,我获取的太多,回报的太少了。

奶奶上年纪了,越来越糊涂了,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她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应该说做得还是可以,当然,肯定还需要再提高。但,他们现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要养家糊口,要轮流照顾奶奶,上有老下有小,他们的难处我也能理解体会到一些。

他们,正在渐渐变老!

照顾这样的老人,太难了。爸爸身体不是很好,很多照顾工作还要依靠妈妈,对照顾老人的问题,难免会有一些矛盾,两人的脾气和秉性,摩擦很多,我给家里打电话,两人都很委屈,让我听了很是纠结。

面对这些问题,我远离他们,无力感很强。我现在帮不了他们,还让他们放心不下,一个男人的责任,上要对老人尽孝心,下要对妻女尽责任,我感觉现在做得都还距离我的期望差的太远。尤其是对于爸爸妈妈和奶奶,我感觉亏欠的太多了。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留给我。

今天是星期天,本来下午要休班,可惜领导一声令下,下午休班泡汤了……

高节奏的一天,新入职场不久我的需要好好适应……

相信自己能经受住考验……

习惯于从容应对一切的我,现在确实难以再从容应对了……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加快自己的工作节奏,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当然也不能慌乱,要有清晰的丝路,要临急不乱,否则慌乱中难免出错……

现在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努力想办法去适应,不能让人小瞧了我……

加油!

 

生活中不能缺少那些美妙的旋律

最近又买了一个MP3,又可以让音乐随我左右了!突然有一种很强的感触,听音乐的方式这些年变化好大啊!就想回顾下听流行音乐的历史。

最早开始有意识的弄歌来听是在初中吧,应该是在97或98年吧,从我的表妹哪里搞来几张流行音乐的磁带,带到了我的家里。以前我爸爸也比较喜欢听听戏,听听歌,所以家里有那种大片的塑料唱片的留声机、两个枕头那么大的收音机,还有比较新的南通产的多功能录音机。我就把一些早就不用的卡带转录了新借来的磁带。那些磁带到现在还保存在我家里,有一些歌至今难忘:任贤齐——心太软,张镐哲——好男人,刘德华——我恨我痴心、流浪、可不可以,郑智化——水手、星星点灯……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从朋友哪里借了不少磁带,不少喜欢的歌我都翻录了,不久我就开始自己买磁带了!买的第一个磁带好像是《张信哲——回来》那个专辑吧。在学校外有买磁带的,一盘磁带一般就是三块到七块不等吧。有了第一张就有了第二张、第三张。比如《灌篮高手》的音乐带,还有成龙的专辑,零点乐队的、孙楠的、98年足球世界杯的音乐合辑、李玟的专辑,还有一些当年流行音乐的合辑……大部分磁带我现在都保存着,不过其中的大部分都因为听得太多,已经没法听了,歌词大多都历经沧桑,变得发黄了!那是一个对音乐的疯狂开始,各种类型的音乐我都那么有兴趣去听,有流行的,也有一些古典音乐、有大陆的,也有港台日韩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疯狂的H.O.T,贝多芬、舒伯特的交响乐,抑或是高山流水、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统统搞来听听。

三年后升入高中,环境的变化让音乐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家里的大录音机不可能带到学校的。于是省吃俭用花38块钱买了一个随身听。从此可以在被窝里让音乐陪我入眠了。

住校的新生活让我了解到了更多流行音乐的咨询,各种音乐磁带、杂志、随身听在宿舍间传播,住校的生活也让我有了更多可支配的人民币,磁带自然是没有少买了!

这时听得更多的是港台流行音乐,买得大多是那种盗版比较好一些的“专辑”。Beyond、孙燕姿、谢霆锋、Westlife、周杰伦、梁静茹、梁咏琪、水木年华……他们的专辑成为我疯狂购买的对象。有些我喜欢的歌手他们已经发行的专辑只要市面上可以看到,我一般不会放过,刚刚发行的专辑我也会很留意,常常逛逛音像店。想想那股疯狂的感觉又胜过初中时代。

渐渐,到高中后半期基本开始不买盗版,改买正版,一盘正版磁带8到12元不等。因为听得比较多,不仅我的随身听已经听坏一个了,很多磁带应为听得次数太多,已经严重变音了。所以就倾向买正版的磁带,希望可以长久的保存。

想想那时的疯狂不是没有道理的,高中的学习是很有压力的,音乐可以帮我放松。高中也是自己的感情慢慢萌发的时期,音乐也是我发泄内心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音乐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最理解我,最体贴我,也最爱护我。

在高中,同学中比较富有的买了CD,我还第一次看到了小巧的MP3。但那时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不久于音乐和我一起进入了大学时代,随身听升级了一下,换了一个Sony的Walkman,鸟枪换炮了,专辑一个个都是出身名门,血统纯贵。许巍、陶喆、孙燕姿、梁静茹、周杰伦……每次买磁带都是一次很有感觉的过程,把封皮慢慢打开,仔细欣赏把玩一会再放入Walkman,躺在床上和音乐一起进入梦乡……

两年后,我的音乐也和中国经济一起发展,进入了MP3时代。那是一个寒冷的年底,我期待着奖学金的发放,五百块的奖学金在不久后变成了一个340块钱的256兆的MP3。MP3很大的改变了听歌的一些方式。以前都是一个专辑从头到尾反复的听。现在是找一些音乐,塞满MP3,然后随机播放。从此就省下了买磁带的好大一部分开销。开始更多的转换成在网上淘歌,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听到一首很喜欢的歌,就在手机上记上歌的名字或其中的歌词,等再上网的时候就再搜索下载。每次等淘到喜欢的歌曲都会兴奋好长一段时间。百度MP3、迅雷、酷狗、VeryCD,Last.fm留下了我搜索音乐的足迹。

拥有音乐数量多了有时对每一首歌的那种感觉也不如卡带时期那样深刻了。好多歌第一感觉不好可能就删除了再也不会听。但以前在听磁带的时候,都是以一个专辑为单位来听歌的,由于也不可能有非常多的磁带,所以很多歌都是听得特别多,很多歌都是在听多了之后才发现它的韵味的。

一切都在变……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