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逐渐消失的烟

几年前的北京,抽烟还算是一个公众行为,远没有现在那么反社会。那时候文艺圈诸位几乎离不开吞云吐雾,烟头在各个地方闪烁,小脏饭馆,公演结束后的实验舞台,音乐节草地上,民谣酒吧……仿佛星星之火,教你寻觅可以燎原的革命伙伴。一个中年作家说,当他年轻怀疑人生的时候,他抽烟乱搞。我恐怕那的确是早年北京的真实面貌。

在那个年代,一个困苦的人手上要是没有一根烟,他看上去未免太寂寞。烟在过去的地位一向举足轻重,它既是劳苦大众劳累一天后的享受,也是文艺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灵魂伴侣。除了尼古丁特有的可以教人神经麻痹的放松感外,我想一支烟在过去最主要的作用,是做一个孤独者的拐杖。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做过一次艰苦卓绝的赶驴旅行,当他露宿荒野时,他写道自己躺在睡袋里,在遥对星空的松林里独自抽烟。在这种时候,恐怕只有烟草才能燃放出这种寂静悠长的感觉,你嚼巧克力不行,喝一口白兰地也不行,必须是烟,它陪着你静静燃烧,尼古丁正催放着脑中的多巴胺,幸福感在体内腾腾升起。20世纪前浪迹欧洲的男作家们,几乎没人能抗拒烟的魅力,乔治吉辛漫步英格兰高地,需要拐杖和烟斗,当他居于室内,只要拥有可以锁的门,冬季的火,一烟头烟草,即使在最简陋的楼顶间,他也可以住得相当满意。奥威尔则叙述堪称幸福的环境:妻子已经小睡,你的烟斗在美滋滋地吸着,沙发靠垫软软地垫在身下,炉火正旺,空气和暖。

人们需要抽烟,除了心理学家所说的口唇期外,更是自觉划出一个安全距离。他们需要孤独,起码需要一只烟,或者一烟头烟草的孤独,由得在此喘息,沉默,凝思。后来北京的艺术家们统统跑路奔向云南,大概就是因为抽烟在城市越来越严苛,人类需要的是克制的文明,而不是你目空一切睥睨众生。在云贵高原的山沟里,艺术家及向往艺术的追随者仍然随心所欲抽着烟,以及比烟更有幻觉的植物。大理任何一家咖啡馆里,都有喝一杯咖啡需要5支香烟辅助的烟瘾患者,出门走到每一个街角,你毫无困难就能看见一个穿着古怪的少女,正面无表情抽着一根女士香烟。他们像是最后一批波希米亚人,还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决意不关心身体健康,或许明天就要死去。

至于在城市,抽烟越来越不是一个时髦的行为,你在街头点燃一根烟,一定能收获几十只怒意勃发的白眼,仿佛一口烟雾能让他们立刻换上肝癌。尽管城市环境如此糟糕,但人们想要健康长命一百岁的念头越来越坚定不移。他能做的事情,就是迅速叫舆论掐灭你手中的烟。吸烟也从过去英雄们常见的动作,变成了一个多少有点失败者的行为。除了重苦力劳动者,谁还会想到抽烟驱散疲劳感?另一方面,香烟也早已不是孤独者的圣物,如今你在网络上喊一声“好无聊”,瞬间就能涌出无数个声音应和。网络时代,孤独终于由过去的一整片,成为烟草般的碎屑,不需要再自我燃烧。

我曾经试图在烟上寻找点人生慰藉,直到两年前在上海一条小马路边,无缘无故点了根烟,刚吸两口,已经有两个神色不快的大妈走过,她们打量你的目光,就像你是一个那条弄堂最无可救药的妇女代表。最后只好沦落得跟野猫一样,蹑手蹑脚偷偷摸摸找到垃圾箱掐灭烟头,从此断绝了跟烟的一切联系。

原文地址:http://www.theink.tk/20130412-4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评论

《 “毛利:逐渐消失的烟” 》 有 6 条评论

  1. 夏宇轩网赚博客 的头像
    夏宇轩网赚博客

    吸烟有害健康,不吸烟才是好孩子,欢迎博主回访

    1. 尚磊 的头像

      要的。

  2. 松岗巴黎婚纱 的头像
    松岗巴黎婚纱

    禁烟是这时代的趋势

  3. Louis Han 的头像

    现在身边抽烟的人真的已经很少了

  4. 罗宾屋 的头像
    罗宾屋

    吸烟有害健康,虽然老套,但是真理.

  5. 明修网络博客 的头像

    现在好多公众场所都禁烟了

发表评论

了解 尚磊的博客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